《王制》云:“大国三卿,皆命于天子。下大夫五人,上士二十七人。次国三卿,二卿命于天子,一卿命于其君。下大夫五人,上士二十七人。小国二卿,皆命于其君。下大夫五人,上士二十七人。”《注》云:“小国亦三卿,一卿命于天子,二卿命于其君,此文似误脱耳。”案《王制》又云:“小国之上卿,位当大国之下卿,中当其上大夫,下当其下大夫。”则郑说是也。《公羊》襄公十一年《解诂》曰:“古者诸侯有司徒、司空、上卿各一,下卿各二。司马事省,上下卿各一。”下卿即《王制》所谓下大夫也。《疏》引崔氏,谓司徒兼冢宰,司马兼宗伯,司空兼司寇。司徒下小卿二:曰小宰、小司徒。司空下小卿二:曰司寇,曰小司空。司马下小卿一,曰小司马。牵合《周官》为说,殊无谓也。
《周官》地方之制:王城之外为乡,乡之外为外城,外城之外为近郊,近郊之外为遂,遂之外为远郊,远郊谓之野,野之外为甸,甸之外为稍,稍之外为县,县为小都;小都之外为鄙,鄙为大都。甸、稍、县、都皆采邑。乡以五家为比,五比为闾,四闾为族,五族为党,五党为州.五州为乡。比长为下士,闾胥中士,族师上士,党正下大夫,州长中大夫,乡大夫即卿。遂以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,四里为酂,五酂为鄙,五鄙为县,五县为遂。邻长,里宰,酂长,鄙师,县正,遂大夫,比乡官递降一级。遂大夫为中大夫,邻长无爵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分国以为五乡,乡为之师。分乡以为五州,州为之长。分州以为十里,里为之尉。分里以为十游,游为之宗。十家为什,五家为伍,什伍皆有长焉。”《小匡》参国之法:“制五家为轨,轨有长。十轨为里,里有司。四里为连,连有长。十连为乡,乡有良人。三乡一帅。”五鄙之法:“制五家为轨,轨有长。六轨为邑,邑有司。十邑为率,率有长。十率为乡,乡有良人。三乡为属,属有帅。五属一大夫。”说虽不同,要皆以五起数,与军制相应。《尚书大传》云:“古八家而为邻,三邻而为朋,三朋而为里,五里而为邑,十邑而为都,十都而为师,州十有二师焉。”则以三起数,与井田之制相合。《礼记·杂记注》引《王度记》云:“百户为里,里一尹。”《疏》云:“《撰考》云:古者七十二家为里。”七十二家即三朋。《公羊》宣公十五年《解诂》云:“一里八十户,八家共一巷。选其耆老有高德者,名曰父老。其有辨护伉健者为里正。”《管子·度地》云:“百家为里,里十为术,术十为州,州十为都,都十为霸国。”曰百家,曰八十家,盖皆以成数言之也。古行贡法之地,其民服兵役,以什伍编制。行助法之地,民不为兵,则以八家起数。二说盖各有所据。什伍之制,多存于后世,而邻朋之制不可见者,则以井田废坏,而野鄙之民,后亦为正兵故也,参看第四第五两节自明。